2010年6月2日 星期三

菲林相機與數碼相機的功能

數碼相機的掘起,幾乎把它們的祖先—菲林相機淘汰,幸而仍有一群堅守原始信念的菲林愛好者不被數碼相機的新鮮、方便所動搖。生於菲林相機與數碼相機交替的時代,本人較鐘愛用菲林拍攝的攝影態度。
數碼相機見稱於可即時及直接觀看拍攝影像,方便快捷,照片質素不遜於用菲林拍攝,零運作成本等等。而菲林相機,菲林、沖曬花費貴,未能即時觀看影像的心癢感,通通促使我們轉投向數碼相機的懷抱,純粹以照片記載生活點滴,數千元一台數碼相機很化算!
一拍即看,不佳即刪除,數碼相機形成了一股即食風氣,我們根本不需期待和珍惜每一個成像,拍得不好繼續拍到好為止,同一景物拍上幾十張也沒問題的。菲林相機卻不同,每每按下快門,熱切期待感隨之而來。不同牌子、型號的菲林有各自獨有的特色,難以預計的成像,令患得患失之感更為濃厚;稀少的底片,令我們更珍惜每次按下快門的機會。接過剛沖曬好的照片,戰戰競競的回看一片又一片回憶,滿足或失落,都讓我們的感覺更濃更深,更有衝動再下一城!

菲林相機
菲林相機故明思義就是要裝入菲林的。

功能包括:
自動對焦 - TTL 相位偵測,尼康 Multi-CAM900 自動對焦模組;偵測範圍︰ EV -1 至 EV 19(ISO 100)
對焦模式 - 對焦區域︰可在五個對焦區域中任選其一︰單區域自動對焦和動態自動對焦 ( 備最近主體先決動態自動對焦模式 )
對焦鎖定 - 只需按下 AF-L/AE-L 按鈕或於單次伺服自動對焦時,輕按快門釋放按鍵,即可以把焦點鎖上
測光系統 - TTL 全開光圈測光系統有以下三種測光系統可供選擇 ( 受所使的鏡頭種類限制 )︰3D 矩陣測光;偏重中央測光︰約 75% 的測光敏感度集中在 12mm 直徑圈內;重點
自動包圍曝光 - 包括範圍︰ (+-)2 EV;拍攝張數︰2 或 3;曝光補償級數︰ 0.5, 1, 1.5 和 2 EV
自動曝光鎖定 - 按下 AE-L/AE-L 按鈕可以把所偵測到的曝光值鎖上
菲林速度設定 - 可選擇 DX 或手動設定;菲林速度範圍︰ISO 25-5000,手動︰ISO 6-6400,1/3 增減
快門 - 電子控制縱走式焦平快門;速度︰在 P,A 時︰30-1/4000 秒;在 S 時︰30-1/4000 秒 ( 以 1/2 作增減 );在 M 時︰30-1/4000 秒 ( 以 1/2 作增減 ),長時間曝光
同步接觸 - 只有 X 接點;閃光同步最快達 1/125 秒
閃光控制 - 以五區 TTL 多重感應器控制;作 TTL 多重感應的自動均衡補充閃光︰3D 多重感應均衡補充閃光兼容內置閃光燈,SB-80DX,28/28DX,27,50DX,26,25 和 D/G 型
Nikkor 鏡頭;多重感應均衡補充閃光燈或閃光燈 SB-80DX,29/29s,28/28DX,27,50DX,26,25,24,23,22s,22,30,20 和非 CPU Nikkor 鏡頭;或內置閃光燈 SB-80DX,
29/29s,28/28DX,27,50DX,26,25,24,23,22s,22,30,20 和曝光模式設定為手動或測光系統設為重點測光
閃光同步模式 - 前簾同步 ( 正常同步 ),紅眼減輕現象,慢速同步減輕紅眼現象,慢速同步,後簾同步
預閃光燈 - 當內置閃光燈 SB-80DX, 28/28DX, 27, 50DX, 26, 23 等完全充電時此燈亮起;閃光後 3 秒閃動警告全光輸出
自拍時間掣 - 電子控制;延遲時間︰10 秒
景深預覽按鈕 - 按著景深預觀按鈕可收縮鏡頭光圈
菲林裝入 - 當相機背關上時菲林會自動前捲到第一張 ( 可拍最多張數的第一張 ) ( 快門及反光鏡沒有被啟動 )
捲片模式 - 內置馬達自動前捲;可選擇單張、連續拍攝
菲林回捲 - 內置馬達自動回捲;以 3V 鋰 ( Lithium ) 電池回捲 36 張菲林時間︰高速菲林回捲約 15 秒;寧靜回捲約 23 秒
多重曝光 - 使用菲林前捲模式轉盤啟動
內置時鐘 - 24 小時型,計時準確度達每月誤差 +/- 90 秒以內
測光錶 - 當電源開啟時,測光系統會在相機停止操作後 6 秒自動關閉;要啟動測光系統,可以在電源開著時輕按快門釋放按鍵


數碼相機

一拍即看,不佳即刪除。
比如是Casio的EX-Z200,
28 mm 廣角 多樣化快門 Z200 擁有 28 mm 的廣角鏡頭,不論是人像或是風景都可以輕鬆滿足你的拍攝需求,在快門部份,Z200 更擁有防震快門、微笑快門、自拍快門、連拍快門等模式,讓你輕鬆面對不同拍攝環境。
多元化快門:
防震自動快門 -
相片模糊可能因為手震或是被攝體晃動,透過動態物體模糊偵測技術,相機可在手不晃、拍攝體停止移動的瞬間自動拍下照片。

微笑自動快門 -
透過臉部辨識,Z200 會調整適當焦距和曝光,並捕捉微笑的一刻。

自拍自動快門 -
每當自拍時,使用者無法看著 LCD 取景,但透過 Z200 臉部辨識以及動態物體模糊偵測技術,當拍攝人物的臉部出現於取景框、並沒有晃動時,相機自動啟動拍攝功能,確保自拍的人像構圖完整。

追焦自動快門 -
即使在不容易拍攝的動作場面,只要將相機追隨被攝主題移動,當被攝主體停留在拍攝框的瞬間,快門會自動按下記錄精彩瞬間。

自動快門+連續快門 -
智慧自動快門搭配連拍攝定時,可讓你精確捕捉更多清晰的畫面

實用的自動拍攝秘笈 -
廣受喜愛的拍攝秘笈又進化了,只要對準要拍攝的主題,相機會偵測分析當時的拍攝環境並決定合適的拍攝秘笈,預設的六種場景為:人像、風景、夜景、夜景中的人像、近拍、移動的物體,快速幫你完成拍攝。

2.7 吋 23 萬像素廣角 LCDZ -
200 擁有 23 萬像素的 2.7 吋的 LCD,加上廣泛的可視角度,不僅方便使用者瀏覽照片,更可以方便與好友一同分享。

相機可以自動感應周圍光源自動調整亮度,且提供三階段亮度供選擇,讓你自行調整。


高速連拍在高速連拍模式下,1 秒可拍攝高達 4 張影像,方便你拍攝快速移動中的物體。

相機的變遷~外觀

隨著時間的變遷,有很多的事物都因而有所變化!!
就像相機,以前的相機,是要用菲林的,而現在我們大多會用數碼相機的!!
不論是內在的,還是外觀,都有所變化!!
在外觀方面,以前:
是要用菲林的......XD


而現在:



其實,由以前到現在,相機的變化已經很大!由折疊相機變成多顏色變化的單鏡反光機.
在外觀,以前的相機大多數也是黑色的,而現今的,是多顏色變化!!

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

引言

相機可以留住一個美麗的畫面;亦可作為一個美好的回憶.對於現代人來說,平均每個家庭均有一部相機,相機次所以普及是因為相機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上不可或少的電子產品.追溯以往的相機,我們想透過這次專題研習的機會想研究相機的變遷,而變遷又對我們有什麼的影響?這些都是我們想知道的東西.

相機的種類

單眼反射式相機
[機械式]
為全手動裝置,鏡頭可自由拆換,對於講究攝影技巧者,是最好的入門工具



[電子式]
電子式單眼相機,具有自動捲片、對焦及曝光的功能,亦可轉換成為全手動模式,一般來說深受攝影者的喜愛



簡易型相機(雙眼相機)
[普通型]
俗稱傻瓜相機,其構造為相機鏡頭固定、全自動對焦及曝光裝置,觀景窗所看見之景物,當按下快門鈕時,即可拍攝,對沒有攝影技術的人是一種最適合相機
[高級型]
高級型式雙眼相機,是將簡易型改良,提供更精確的曝光選擇及變焦鏡頭

[數位相機]
數位相機具有立即性、傳輸性,並透過網路或儲存設備,電子影像將大幅度縮短時間、空間距離,且無須使用底片,節省資源,無須沖洗、減少污染,充份達到環境保護,無須暗房,節省空間使用,儲存之電子影像日後可隨時調閱,修改容易、方便創作。
現在的相機真的很多元化,很多的牌子都有出相機。
但是大部分專業的攝影的發燒友都是用nikon。
相機結構和元件:照相機主要元件包括:成像元件、暗室、成像介質與成像控制結構。成像元件可以進行成像。通常是由光學玻璃製成的透鏡組,稱之為鏡頭。小孔、電磁閥等在特定的設備上都起到了「鏡頭」的作用。成像介質則負責捕捉和記錄影像。包括底片 、CCD 、CMOS等。暗室為鏡頭與成像介質之間提供一個連接並保護成像介質不受干擾。控制結構可以改變成像或記錄影像的方式以影像最終的成像效果。光圈、快門、對焦控制等。術語成像平面(焦平面):一般是指成像材料所在的平面或者感應器所在的平面。光經過鏡頭聚集在成像平面上,從而形成清晰的照片。焦距:是指鏡頭距底片的距離。如果焦距合適,景物反射的光通過鏡頭能夠聚集在成像平面上,成為一個點,如果焦距不合適,則成為一個圓,從而導致照片發虛。曝光:快門打開時,光線透過鏡頭,經過光圈,進入暗室,最後照在成像材料上,這個過程稱為曝光。曝光量:曝光量是指一次曝光中光線的多少。如果曝光量過低會使得照片顏色發暗,如果曝光量過高會使照片顏色發白,過低或過高都會使照片中的細節丟失。曝光量通常是由光圈值和快門速度共同決定的。光圈值:是指暗室窗口的大小,光圈值越低,窗口越大,則透進的光越多,使得曝光量增加,反之亦然。快門速度:是指快門打開的時間,如果快門速度越慢,打開的時間越長,光透進的越多,使得曝光量增加,反之亦然。 如果被攝物是移動的物體,則需要較快的快門速度。景深:指照片中景物都能清晰顯示的前後距離,在風景照片中要求景深大,較小的焦距能獲得較大的景深。變焦:數位相機之變焦分為光學與數位兩種。 光學變焦:通過鏡片移動來放大與縮小需要拍攝的景物數碼變焦:簡單地將CCD所截取之影像加以裁剪。視角:鏡頭成相範圍內的對角線角度測光:對光線進行測量,從而決定曝光量測距:測量被攝物與成像平面之間的距離,從而對焦手動曝光:由使用者自行決定光圈以及快門值,來改變曝光量自動曝光:由照相機決定光圈以及快門值,來改變曝光量 光圈優先:指拍攝人手動指定一個光圈值,照相機根據測光結果自動計算對應快門速度的曝光模式,適合需要控制景深的場景快門優先:指拍攝人手動指定一個快門速度,照相機根據測光結果自動計算對應光圈值的曝光模式,適合拍攝快速移動物體的場景曝光量補償:由使用者在拍攝的時候,改變快門時間或者改變光圈大小來增加或減少曝光量手動對焦:由使用者自行調整焦距自動對焦:由照相機調整焦距

相機的原理

所有相機的基本原理都一樣,不論任何型式,任何大小的相機都具備一個暗箱,其中一端放置一塊感光軟片,另一端則開鑿一個小孔,它的作用就是讓影像的光線能射入暗箱內,而到達塗佈化學感光材料的軟片上,使之感光呈像。如圖所示,一部完整的相機包括八個主要系統機構,當然為了說明方便,這些圖示都已將實際情形簡略化。
首先,必須要有一個觀景系統,能讓操作者透過觀景窗,做適當的取景,選擇他所想要的景物範圍,這個裝置通常是一組鏡片,或是聯接鏡頭的獨立系統。
其次是感光軟片,它的功能是負責記錄透過鏡頭而到達感光軟片上的影像。
第三是捲片系統,有的相機使用捲裝軟片,有的則是使用單張軟片,但是不論那一種型式,此裝置的作用就是將已感光過的軟片,重新換上一張尚未曝光的軟片。
第四是機身,它是一個完全密閉的暗箱,只允許光線在拍照時,透過鏡頭照射進來,相機的大部份機構都裝置在其內。

相機和數碼相機的原理

傳統數碼相機和數碼相機只是在"識別光線"和"儲存光線"的不同。先說說相機的原理吧,相機是由組光學鏡片所組成,其實有凸鏡和凹鏡。另外,再加一個儲存裝置就是一部相機。凸鏡用途用以聚集目標光線。將光線聚焦在一塊平面的東西上。傳統相機是菲林片,一塊薄片,它對不同的顏色光線會有物理變化。越光就變得越透明,又稱"負片"。所以沖印相片拿菲林去就可印相。相片是記錄在菲林片上,俗稱相底。數碼相機亦是用凸鏡聚焦光線到一塊"能將光能轉化為電流的金屬片上",通常用 CCD 和 CMOS 兩種,不同強弱的電流經處理器分析,將訊號記錄在 記憶卡上。綜合上列所述,你應該明白相機的原理。那凹鏡又有何作用,不同數目的凸和凹鏡可組合出放大和縮小的影像,即是ZOOM,可以拍遠距和近距的物件。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7082902912